台灣食品受塑化劑汙染事件愈演愈烈,到底現在哪些東西什麼不要吃?日常生活當中,可以怎麼自我保護?政府又做了哪些事?
現在,台灣「食」在好恐怖。台灣食品受塑化劑汙染事件愈演愈烈,根據最新消息,士林夜市50多家冰品、冷飲攤商,曾向販賣含致癌物的起雲劑廠商進貨,驚壞不少民眾,觀光局則憂心會重擊台灣夜市商機。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目前台灣有5種食品類別,總數多達506項產品,含有受塑化劑污染的起雲劑。諷刺的是,其中超過50%是像膠囊錠狀粉狀的養生、養顏等健康食品。
【4個訴求】面對罕見的食品危機,不少網友在5月24日的《Yahoo!奇摩話題》中熱切地留言表示,現在最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做4件事,包括:持續追蹤,不要虎頭蛇尾、加強檢查、違法業者加重罰責,以及增加台灣食品檢驗工作職缺。
特別是在罰責部分,不少網友說,台灣有些法律判的太輕!賣了30年的有毒起雲劑,只關個7、8年,出來再賣,賺到退休應該夠了吧。更有網友感嘆,都已經民國100年了,為什麼台灣的生活品質愈來愈退步?什麼時候台灣人為了賺錢,卻枉不管顧他人死活呢?
【自保行動】不少網友已開始自保。一位熱心網友整理出可能遭起雲劑大廠昱伸公司牽連的廠商產品樹狀圖,甚至,還有工程師推出「黑心食品檢測器」APP,只要手機鏡頭,對準條碼「嗶一下」,就知道有沒有含有毒塑化劑。雖然目前只建檔100件商品的條碼,但也顯見台灣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
針對食品安全事件,目前政府也已跨部會成立應變小組,例如:下令在所有通路停售上述5大類食品,提供可檢驗塑化劑實驗室,也打算比照農產品生產履歷做法,建立源頭管理,但目前時程還未確定。
怎樣吃才能最安心?
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非常夯,以往我們都會說「大陸食品好黑心」,然而現在台灣食品危機層出不窮,天天都能踢爆黑心食物,要如何才能夠吃得開心又吃得安心呢?便宜貨一定有鬼,而塑膠也不是好東西,
【5方法保安心】《康健雜誌》「起雲劑、DEHP事件!必學5招面對有毒塑化劑」一文中提到,若有食品出現低於行情的價格時,往往是業者利用添加物降低材料品質。
另外要避免用塑膠容器或塑膠袋來裝食物,連微波也要用玻璃製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膠產品號稱可用於微波,但某些物質還是可能流洩出來。以下是文中建議目前飲食保安心的5個方法:
【全民吃安心大作戰】Yahoo!奇摩話題網友「盈」提醒大家,她曾把傳統市場買回的水餃皮,3個星期沒放冰箱,卻還是軟軟的沒壞,可能有放了什麼那食品久放也不會的防腐劑。另外也有販賣夏日暢銷的水果冰業者,把切好的水果塊上面淋上一種濃濃的液體,應該要盡量不吃。
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網友「Ewimn Der」則分享說,如果都檢驗出有問題就別再去買飲料了,喝水才是最好的選擇!她還以長壽的人瑞舉例,他們都不是靠營養品來養生的;建議大家多吃食物,少碰點食品。
【還能相信誰?】不論是瘦肉精、三聚氰胺還是更毒了20倍的塑化劑,現在在台灣,受到認證或食品大廠也頻頻出包,那麼究竟還能相信誰?
《康健雜誌》點出,問題就在我們身上,現代人在家和家人吃飯時間越來越少、外食愈來愈多,卻容易吃到高熱量和高危險的加工食品。另外,現代人肉愈吃愈多,均衡飲食的機會也愈來愈少。
文中建議民眾要多吃「真食物」,例如,例如像是以草飼養且足齡生長的牛肉、經過發酵的黃豆製成的豆腐,還有須冷藏的天然食物。 另外在購買食品前,要翻過來看背面的標示,像一般超商所販賣的三明治,可至少有30種添加物!不可不慎啊。
.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蘋果日報、NOWnews.YAHOO話題.康健雜誌、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