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ormal_97708.jpg  

自然生產好處多多,但是到了生產的關鍵時刻,能不能採取陰道分娩自然產,還得看胎兒的胎位來決定。

陪伴妳度過完整孕期280天!
相信孕婦對於「胎位不正」這個說法並不會感到陌生,胎位不正是常見剖腹產的適應症之一。但是,胎位不正就一定得剖腹產嗎?頭位就必然可以自然產嗎?懷孕28週胎位不正,還有機會轉正嗎?胎位不正可以預防或矯正嗎?哪些準媽媽又是胎位不正的高危險群?關於胎位的意義,是所有孕婦一定要知道的生產關鍵。

胎兒喬對姿勢才能順利生產
腹中的小生命在母親的子宮裡自在悠遊了兩百多個日子,隨著一天天成長發育,胎兒在子宮裡的活動空間也越來越小,理論上,越接近生產時刻,胎兒必須自己「喬好正確的姿勢」,以便能順利通過產道與爸媽見面。
所謂胎位,指的就是胎兒相對於母體的位置,由於胎兒必須經由母親的產道出生,所以胎兒出生時哪個身體部位先娩出,對胎兒能否順利出生有很大的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靜玉解釋,因為胎兒的頭部是身體各部位中最寬且最硬的部位,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胎頭必須為先露部位,也就是說,出生時,胎兒的頭部必須先娩出。一般而言,胎兒在生產前是頭下腳上的姿勢,頭部能順利卡進母親的骨盆腔,才算是正常胎位,可以採取陰道自然生產。

胎位不正是剖腹產適應症之一
若胎兒在分娩的前一刻,依舊是彷彿坐在母親骨盆的姿勢(臀位),或是先露部位為肩膀(橫位或複合位)等其他胎位,都可能讓胎兒無法順利通過產道,這些胎位都屬於胎位不正。為了避免胎兒因胎位不正,採取陰道分娩時會因卡在產道時間過長造成缺氧而危及生命,或因而造成其他身體損傷,因此,只能採取剖腹的方式生產。這也是為什麼胎位不正是剖腹產的適應症之一,若因胎位不正須剖腹生產,可申請健保給付。
頭位、臀位、橫位、複合位,是常見的各種胎位。周靜玉醫師表示,其中頭位是上述胎位中最常見的,約佔整體懷孕婦女的96.8%。頭位指的是胎兒的縱軸與母親的縱軸相互平行,簡單來說,胎兒是頭下腳上的姿勢,頭部為先露部位,但並非是頭位就是正胎位。
頭位若先露臉,仍須剖腹
大部分的頭位胎兒都可從陰道自然生產,不過,若胎兒的先露部位是臉部或眉毛(顏面位),這一類胎位也屬於胎位不正,必須剖腹生產。另外,有些頭位雖可經由陰道自然生產,但因胎兒的頭部與母親產道的形狀不完全密合,會使得胎兒不容易順利通過產道,因而增加發生產程遲滯的機會,生產過程較長也較費力,有時過程中需要等到胎頭轉到合適的位置,才能夠順利分娩。
胎兒的頭部方位會影響產婦好不好生,如果是屬於不太好生的頭位胎位時該怎麼辦呢?周靜玉醫師:「即使胎兒是頭位,但直到生產的前一刻,胎頭還是有可能會轉來轉去,所以當準媽媽住院待產時,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會用內診的方式來確認胎頭位置,如果胎頭的位置較高,就需要等胎頭位置下降,因胎頭的位置會影響產程進展,若有可能會導致產程不順時,就會視情況考慮用真空吸引等輔助工具。」

兩種必須剖腹生產之胎位
如果胎兒的縱軸與母親的縱軸是呈垂直的姿勢,胎兒彷彿橫躺著或趴在母親的骨盆上,這類的胎位稱為橫位,胎兒的先露部位多是肩膀。橫向胎位並不常見,周靜玉醫師表示,在古代,這類胎位會導致母親難產而死,胎兒也會保不住。不過,現在醫療科技進步,若確認是橫位胎位,就直接採取剖腹生產即可。另外,也有一種較為複雜的胎位,統稱為複合胎位,胎兒的先露部位有可能是手或臍帶,同樣需要剖腹方式才能順利生產。

30週以後,胎位逐漸固定
胎位對生產方式有關鍵性的影響,但是,胎位究竟在什麼時候才具有意義呢?根據統計,在懷孕20週之前,有約50%的胎兒處於胎位不正的姿勢,因為這時子宮內仍有足夠空間讓胎兒能夠自在地轉動身體,直到懷孕30週以後,約70%以上的胎兒胎位才漸漸固定。不過,若懷孕32週,經由產檢超音波發現胎兒胎位仍未轉正,準媽媽也無須過於擔心,因為臨床中直到懷孕36週胎位才轉正的也大有人在。但隨著胎兒越來越大,越接近生產時刻,胎兒轉正的機會也就越來越低,直到足月生產前,胎位仍未轉正(非頭位)的比例約佔5%。
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可能與孕婦本身子宮或是骨盆異常有關,例如雙角子宮,或是因子宮肌瘤使得子宮變形,骨盆腔過於狹窄等,導致胎頭無法在骨盆內固定,會增加胎位不正的機會。此外,多胞胎妊娠、多胎次或孕婦肚皮較鬆,也是胎位不正的高危險群。
綜合上述原因,胎位不正的狀況幾乎難以預防,因為子宮的形狀或是骨盆位置都是先天因素,懷孕前或懷孕之後也很難改變。

矯正胎位這樣做
既然胎位不正難以預防,是否有方法可以幫助矯正呢?對於想要自然生產但胎位不正的準媽媽而言,周靜玉醫師表示,若是到了懷孕30週左右,胎頭仍未固定在頭位,而準媽媽沒有早期出血、早期宮縮、破水等早產徵兆,且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之下,可以經由產科醫師評估後,嘗試做膝胸臥式的姿勢,或許有機會矯正胎位。
膝胸臥式是矯正胎位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周靜玉醫師表示,過去有些經驗豐富的醫師,會採取外力旋轉方式來幫助胎位不正的孕婦改變胎位,然而,這類方法因可能會造成胎兒臍帶纏繞或是胎盤剝離的危險,目前已較少醫師採用。
1.選擇平坦的床鋪上,準媽媽採取四肢跪姿,雙手及雙腿張開與肩膀同寬,膝蓋緊貼於床上,大腿與床面呈九十度,固定好姿勢。
2.將前胸平貼於床上,臀部抬高,讓骨盆位置稍微高於腹部,避免腹壁肌肉受到壓力,維持此姿勢5~10分鐘,早晚各做一次即可。
3.過程中,若感覺到會喘、有子宮收縮情況或任何的不舒服,則不宜勉強。

當胎位不正已成定局
若是到了足月生產前胎位仍然不正,準媽媽仍宜接受產科醫師的建議採取剖腹生產,以免分娩過程危及母胎生命。
因胎位不正必須剖腹生產的準媽媽,在懷孕35週以後可以和醫師討論剖腹生產的日期,建議剖腹日期應該安排在胎兒足月(37週以後)之後。在實行剖腹產手術之前,醫師會再次確認胎位情況,周靜玉醫師:「手術前才轉正的情形也曾發生過。」要特別提醒的是,若是因胎位不正須剖腹生產,卻在剖腹日期之前就發生陣痛、落紅、破水等產兆之一,應儘速到醫院準備生產。
如果這一胎因胎位不正而必須剖腹生產,對下一胎會有什麼影響?周靜玉醫師表示,前胎胎位不正,下一胎並不表示也會胎位不正,不過由於剖腹之後,下一胎採取自然生產時,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約為1%,因此建議若計畫懷下一胎,應休息至少6個月後再懷孕,兩胎生產時間間隔一年半以上,能降低子宮破裂的風險,那麼,在正常懷孕條件下還是可以嘗試自然生產。但若兩胎懷孕間隔時間過短,則下一胎仍建議採取剖腹生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352 的頭像
    sky352

    萊姆的家

    sky3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